“议”出邻聚力 “事”暖万民心,后沙峪镇博裕雅苑社区登上《北京日报》

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中国体彩11选五现场开奖还有没有 > 新闻动态 > “议”出邻聚力 “事”暖万民心,后沙峪镇博裕雅苑社区登上《北京日报》

“议”出邻聚力 “事”暖万民心,后沙峪镇博裕雅苑社区登上《北京日报》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5:41    点击次数:96

9月28日,《北京日报》以“‘议’出邻聚力 ‘事’暖万民心”为题,报道了后沙峪镇博裕雅苑社区以“居民议事厅”为枢纽,打造“邻聚力”品牌,走出一条基层善治新路径。以下为全文:

“议”出邻聚力 “事”暖万民心顺义区后沙峪镇博裕雅苑社区的转变密码

社区是我家,建设靠大家。在城市化的浪潮中,社区不再只是简单的居住单元,而是社会治理的细胞。如何推动社区从“治理”向“共治”、从“陌生”向“亲和”转变,成为摆在基层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。在顺义区后沙峪镇,8个回迁小区、12个社区与2个筹备组正以“一社区一特色”的探索,编织着基层治理的生动图景。

展开剩余84%

博裕雅苑社区便是其中一个缩影。三年来,这里以“居民议事厅”为枢纽,打造“邻聚力”品牌,走出一条基层善治新路径,实现了从交房初期“矛盾突出、诉求频发”到如今“邻里互助、社区共兴”的华丽转身。

一张圆桌,让“陌生人”成为“一家人”

博裕雅苑社区地处后沙峪镇中北部,周边有罗马湖公园的清新、温榆河公园的绿意,与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相邻,地理位置优越,生活配套齐全。这个2021年6月底交付使用的小区,户籍人口仅1000余人,可常住人口却将近7000人,人员结构多元,社区融合的挑战不小。

交付初期,挑战便接踵而至:中水改造、装修扰民、宠物饲养、绿化维护、快递配送等大小问题层出不穷,居民们的意见此起彼伏。“那时候,居民和居委会还不熟悉,大家习惯通过12345热线和微信群表达诉求,最高峰时,一个月接到了1800多件工单。”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金秋回忆道。面对这一局面,社区没有退缩,而是选择主动开门,邀请居民代表、物业公司坐在一起,面对面逐条梳理诉求、共商解决方案。就这样,一个温暖包容开放的议事平台“居民议事厅”应运而生。

首次议事会的场景令人记忆犹新。“我们一口气梳理出170多条居民意见,然后按难易程度逐项分解、跟踪落实。”这张沉甸甸的“问题清单”,没有压垮社区工作者,反而成了他们厘清头绪、精准服务的方向盘与动力源。

针对楼道堆放、小广告、邻里纠纷等“家门口”的事,社区与物业联动,第一时间现场处理;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“硬骨头”,则启动“吹哨报到”机制,上报至后沙峪地区党委、镇政府,协调多方力量共同推进。短短两个月,85%的问题得到妥善化解,社区的务实作风像春风一样,渐渐融化了隔阂的“坚冰”。

如今,社区的12345便民电话月均稳定在40件,变化的是数字,提升的是信任,凝聚的是人心。圆桌之上,解决的是社区问题,聚起的是宝贵的邻里真情。

球场易址,让“对立面”成为“同心圆”

在博裕雅苑社区,“居民议事厅”每月举行一次,既广纳新建议,也跟踪老问题的进展。“过去是居委会单方面管理,如今借助议事平台,居民畅所欲言、参与决策,显著增强了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。”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金秋说道。随着议事机制日益成熟,社区逐渐打磨出属于自己的基层治理品牌——邻聚力,其内涵正是通过凝聚邻里力量,构建休戚与共的社区治理共同体。

篮球场的“搬迁记”,便是“议事厅”成功运作的典型缩影。起初,规划位于小区内部的篮球场,因运动产生的声音影响了周边住户休息,投诉电话接连不断;而另一边,许多喜爱运动的居民表示需要这个篮球场,认为它是社区必要的运动场所。

双方各执一词,两种诉求看似不可调和,但通过居民议事厅,找到了解决方案。社区通过现场协商、意见调查,在居民议事厅上让多方共同表达诉求,各方代表共同提意见、拿主意。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,社区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区、镇两级部门协调处置。

最终的方案兼顾了各方需求:按照居民意愿,原社区篮球场改造为休闲健身场,最大限度减少噪声;同时,在顺义区园林绿化局的支持下,新篮球场建设在紧邻小区南侧的街心公园内,以满足居民运动需求。

今年9月,在这个新篮球场上举办了社区篮球赛。赛场上,队员们激烈角逐;赛场下,邻里们欢呼助威。一场风波通过居民议事厅的协商机制,反而成为增进邻里感情的温暖契机。

从“对面”到“身边”,从“你和我”到“我们”,博裕雅苑的篮球场“搬迁记”证明,好的治理,是让每个人都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。

邻里互助,让“建言者”成为“共建者”

博裕雅苑社区的“博裕睦邻帮帮团”,是居民议事厅培育社区认同感的又一成果。这个由居民自发组建的公益团体,像一条温暖的纽带,串起“你帮我,我帮你”的邻里真情,致力于化解生活中的“小麻烦”,抚平日常中的“小焦虑”。

“帮帮团”的发起人郭旭轮曾经是居民议事厅的常客。他热心社区事务,是居委会的“老熟人”。通过参与居民议事厅,他逐渐从简单地反映问题转变为积极参与解决问题。今年9月,他发起成立了“博裕睦邻帮帮团”,口号响亮又暖心:“睦邻帮帮团,互助暖家园。”

为了让互助服务更高效便捷,社区专门配备了帮帮团启动物资:手枪钻、小推车、三轮车、梯子、气泵、急救箱等一应俱全,供居民免费借用。这个持续投入、不断丰富的“爱心仓库”,成了邻里互助力量的有力延伸。

帮帮团虽成立不久,但互助暖流早已在社区涌动。居民朱先生在地库不慎夹伤手指。邻居郭旭轮立即驾车送其去医院,同行孙高林则联系交警开通绿色通道,并主动垫付医药费、安排住院、联系护工,直至凌晨才离开。

“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。”一句朴实之言,折射出博裕雅苑社区邻里互助的新风尚。一把工具,传递的是信赖;一次援手,温暖的是人心。在这里,邻里互助已从一句口号,化作每个寻常日子里动人的风景。

社区联盟,让“独奏曲”变为“大合唱”

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当前,后沙峪镇8个回迁小区、12个社区及2个筹备组正立足自身特点,深耕“一域一特色”的治理路径。今年以来,镇里以社区联盟为引擎,推动优质经验互学互鉴,一幅“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”的治理新图景正渐次铺展——江山赋社区将“吾心安处”党建品牌与生态堆肥实践、志愿服务深度融合,董各庄村以“加减乘除”工作法破解城乡接合部治理难题……博裕雅苑社区从“矛盾频发”到“邻里共兴”的变化,恰是后沙峪镇基层治理创新的鲜活注脚。

这种联盟机制的深层价值,在于打破社区“各自为战”的壁垒,构建起“经验共学、资源共享、难题共解”的协同平台。曾经独立的治理单元,如今因联盟的纽带紧密相连,最终形成了全域治理的良性生态循环。

手记: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,“邻里”二字应焕发新的光彩。从“管理”到“共治”,从“独角戏”到“大合唱”,后沙峪镇博裕雅苑社区通过“居民议事厅”议出一家事、“篮球赛”赛出一家亲、“帮帮团”帮出一家情,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“邻聚力”,这不仅是顺义区好风气的生动体现,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精致剪影。

用心栽花,终见春色;以诚治社,必得人和。后沙峪镇的实践表明,好的治理,是让温暖在邻里间流淌,让幸福在参与中生长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
上一篇:最高法发布指导意见,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中国体彩11选五现场开奖还有没有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